下一步,平谷區教育系統將聚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走進學校、社區和鄉村,講好育人故事。
在35年特教生涯中,讓無數次“不可能”變成“可能”,幫助聽障孩子叩開大學之門;幫助班級里性格鮮明的“雙面少年”學會正確表達情緒,把“共情溝通”悄悄融進班級生活……近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第七屆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師講述育人故事系列活動暨首屆平谷區教育系統講述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動舉行,來自全區中小學校的15位教師分享了教學生涯中一個個難忘的育人故事。
平谷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頡換成致辭并指出:首屆平谷區教育系統講述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動實現了全區所有委直單位、中小學、幼兒園、特教學校及社會資源單位的全覆蓋,形成了“段段講、校校講、人人講”,其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全員師德師風的大教育、育人智慧的大交流。教育系統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持續優化協同育人機制。
展示環節中,15位教師代表用真摯的語言講述了他們勤勉敬業、無私奉獻、孜孜不倦的育人故事。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語文教師李笛分享了學生們第一次走進勞動基地體驗勞作,種下花生并精心養護迎來收獲的故事。“從第一片嫩葉破土而出,到莖稈逐漸長大,再到花穗綻放,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牽動著他們的心。這種持續性的觀察記錄,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耐心和細致,更讓他們對生命成長有了直觀的感受。”結合課文《落花生》以及圍繞“花生”開展的各種活動,李笛在引導學生的同時對教育有了更多的理解,“陶行知先生說‘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當我們不急著‘教’,而是陪他們‘經歷’;不滿足于‘灌輸’,而是引導‘創造’,教育便像春風,悄悄潤進心田。”
自1990年來到平谷聾人學校,平谷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李旺就開啟了自己的特教生涯。“還記得推開教室門那十幾雙眼睛齊刷刷看向我,沒有一聲‘老師好’,有的只是孩子們用手語比劃出的‘你好’,和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在這無聲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一朵朵雖沉默卻更加嬌艷的花。這就是我職業生涯的起點,更堅定了我的選擇,做一名執著的‘喚醒者’。”李旺在學生第一次蹦出一聲含糊的“媽”時,懂得了特教的堅持,就是在漫長的無聲的等待中,守護生命綻放的那份可能。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謝春風指出,15位教師以飽滿的熱情深刻詮釋了教育家精神,展現了平谷教師極強的專業性。15個故事就是15個教學相長的案例,是教師向書本學、向同行學、向家長學、向學生學的生動實踐。
下一步,平谷區教育系統將聚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走進學校、社區和鄉村,講好育人故事。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