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2025高招志愿填報進行時,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志愿填報也隨著AI的風行而越發智能化。部分自媒體甚至開始通過一些“AI填報系統”開啟在線直播,有償填報。然而,通過與高校招生辦的咨詢與比對,記者發...
江蘇2025高招志愿填報進行時,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志愿填報也隨著AI的風行而越發智能化。部分自媒體甚至開始通過一些“AI填報系統”開啟在線直播,有償填報。然而,通過與高校招生辦的咨詢與比對,記者發現,這些來自“AI填報”的方案多半不準確,甚至有人通過AI“測算”出,物理類46000名的考生可以報考東南大學。
46000多名推薦上985?
如此“AI填報”真不靠譜
為了探訪這些在線“AI填報“的真實性,記者蹲點抖音某直播間。此時,評論的留言均為“選科+分數”的形式,主播選中了一位選科為物理+生物+政治的考生,高考分數為514分。隨即,屏幕上的志愿填報匹配框里被主播輸入了“514”字樣,然而,主播卻忘記更改了考生的選科,直播頁面顯示著“物化政514”組合的志愿推薦。
然而,無論是主播還是考生家長似乎都沒有發現這一細節偏差。就在屏幕閃現出填報“沖穩保”組合的同時,主播開始提問ID的刷禮數統計:“‘王家阿媽’還差兩顆,‘八月初八’差三顆,‘伊夢’差四顆......念到名字大家不夠的去補補,這個棒棒糖參與,點夠五顆,內容打在公屏上就可以參與了。”被點名的用戶,立刻將“禮物”奉上。這些在抖音直播間以“禮物”形式存在的打賞,均代表不同程度的金額。
“看著是AI填報,還有真人主播在線解讀,我覺得雙重靠譜,所以我也花錢去直播間,讓AI給我填了一個。”南京考生小朱告訴記者,自己的選科是物理+生物+地理,高考總排名位列物理類46000名。小朱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志愿表,“喏,這是AI給我填的!”
小朱的志愿表上,排名前五位的高校分別為華東理工大學、蘇州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和上海大學。在小朱的個人規劃里,未來想要學經濟類專業,于是,這些高校和經濟、金融相關的專業都被詳細列了出來。出于對未來的謹慎,小朱對照2024年江蘇普通高校招生錄取資料匯編,逐一查閱了相關專業去年的錄取位次,并且咨詢了高校的招生老師。“哭笑不得,東南大學去年物理類專業的錄取都在3000名左右,AI卻將我這么個46000名的考生推薦給了東大!荒唐了!”
人工智能這一次沒能“戰勝人”
這些“人類直播間”才是靠譜的存在
“AI的內容抓取都是基于網絡上的相關信息,對于考生的志愿填報,我們還是相信‘人類的力量’。”一位招生老師坦言,學校對于考生的招生資訊非常重視,“我們的招生組在前往各地招生前,學校都會進行集中培訓,讓老師們熟悉學校的招生政策、招生計劃、往年錄取位次,這樣在資訊時可以給學生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記者注意到,為了適應更多“05后”考生的招生資訊需求,高校們也開始創新咨詢方式,越來越多的招辦主任走進了直播間,通過不間斷的在線直播,給考生官方信息指導。
比如從6月28日開始,南信大招辦副主任彭易菲等多位招生老師都輪流走進直播間,在線和考生、家長互動。整個直播間布置的非常年輕,完全契合了“05后”的年輕審美。直播頁面的右上角,各省的預估排位循環滾動。答疑中,招生老師建議考生在咨詢時,寫明地區、選科、分數和位次。直播單場最高觀看量達到了3.6萬人次。
與此同時,教育部也開通2025年“陽光志愿”信息服務系統,基于招生、就業、調查、測評等大數據,結合深度專業和職業解讀,為考生提供志愿推薦、專業介紹、心理測評、就業去向及前景查詢等服務。考生可以登錄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注冊后免費使用。這些來自官方的咨詢與答疑,才是高考志愿填報的正確打開方式。
教育部已發布提醒
AI參考可用,切勿依賴
AI大舉“進攻”志愿填報,這一新變化也被教育部關注到。教育部已經發布了提醒,目前的AI填報志愿產品,主要依據過往幾年公開信息,通過大數據進行概率預測。這些產品確實能節省考生和家長搜集信息的時間,減少重復性、數據性勞動,顯著提升志愿填報的效率。然而,其局限性同樣不容忽視。AI的可靠性高度依賴數據的準確性、時效性與完整性;同時,AI無法針對每位考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具體情況作出個性化評判;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風險;部分AI輔助報考平臺需付費使用,收費標準不規范。AI填報志愿產品是可供參考的工具,但并不能作為唯一的依據,建議考生和家長做好信息對比、核實與篩選,充分發揮其優勢,規避潛在風險。
同時,教育部還對今年高考志愿填報過程中出現的其他問題進行了風險預警——
部分網站自稱掌握內部大數據,宣稱能“精準定位院校”“一分不浪費”。對此,教育部明確指出,每年高考招錄工作中,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都會發布高考成績統計情況及近年來各高校錄取分數情況。市面上的機構或個人并不掌握任何特殊內部信息,“夸大宣傳”是這類網站和人員招攬客戶的慣用手段。
自稱“可修改高考分數”的網絡帖子純屬騙局,所謂“黑客入侵修改分數”在技術層面根本不可行。高考網上閱卷采用內網閱卷,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并且,考生成績發布前已進行原始數據存檔和數據異地備份,成績公布后,教育考試部門會對網上信息進行監控匹配,網站也設有嚴密的防黑客病毒攻擊系統。
同時,高校招生也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花錢就能上大學”純屬無稽之談。不法分子常將特殊類型招生改頭換面包裝為“特殊渠道”欺騙考生和家長。實際上,所有特殊類型招生都有規范的管理辦法,取得相應資格的考生須經過多級網上公示,符合錄取要求才能被錄取。
實習生 王淑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