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建設行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根據學校事業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需要,2025年我校誠邀海內外優秀人才加盟,期待與您攜手共進!
為加快建設行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根據學校事業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需要,2025年我校誠邀海內外優秀人才加盟,期待與您攜手共進!
一、學校簡介(http://www.just.edu.cn)
江蘇科技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特色鮮明、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完備的普通高等學校是江蘇省高水平建設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學校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鎮江市。鎮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地處中國第一大經濟圈—長三角都市圈,是國家知名的生態文明城市和生態宜居創新型城市,擁有發達的鐵路、公路和水路交通,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勢和經濟發展潛力。
學校現有鎮江長山、夢溪校區和張家港校區以及上海辦事處,占地3979畝;現有教職工25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700余人;在校普通本科生25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6000余人,本、碩、博學歷留學生680余人;另設有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在校學生5400余人;現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19個,本科專業76個;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環境與生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6個學科進入ESI學科全球排名前1%。
學校擁有完備的教學、科研設備和研究平臺,是“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依托高校,有15個國家級、省部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0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30個國家級、省部級研究中心,2個江蘇省重點產業學院建設點,1個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心,1個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1個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建設)基地。
二、能源與動力學院簡介
能源與動力學院源自動力工程系,是學校創辦最早的三個系之一,也是我校“全面建成特色鮮明的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90多年的建設,學院逐步形成了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完整,學科行業特色鮮明,教育國際化顯著的辦學體系。
學院已形成本碩博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輪機工程方向)和博士后流動工作站;“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輪機工程”二級學科,“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二級學科,“能源化工”交叉學科等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能源動力”和“土木水利”2個專業學位授予類別。擁有國家國防特色學科點2個,國家留學基金委國際合作培養項目1個(能源動力),江蘇省船舶與海洋工程優勢學科(輪機工程方向)1個,江蘇省“十四五”重點學科建設點1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學院擁有“能源與動力工程”“輪機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4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其中“能源與動力工程”是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江蘇省首批通過英國海事科技協會(IMarEST)國際認證專業、江蘇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試點專業;“輪機工程”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江蘇省首批通過IMarEST國際認證專業、江蘇省卓越工程師培養2.0專業、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二期專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為通過住建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江蘇省一流專業建設點、江蘇省重點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為國家新興能源產業主干專業,培養的畢業生深受企事業單位歡迎。
學院現有教職工118人,其中專任教師98人,其中正高職稱13人,副高職稱37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江蘇省人才項目入選者49人次。多年來,學院依托行業優勢,形成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工程應用相結合的科研體系,近5年來承擔了包括科技部重點研發、科技部國際合作交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信部高技術船舶、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及各類技術開發課題350余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省級科技進步獎等各類獎項7項。授權發明專利340余件、PCT專利6件、巴黎公約專利4件;以第一單位,在Nature,NPJ Flex. Electron., Chem. Soc. Rev., ACS Energy Letts., Nano Energy, AFM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各類SCI論文480余篇。
學院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輪機工程方向)”“江蘇省綠色船舶能源動力與排放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船舶動力綜合機艙實驗平臺”“輪機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平臺。共建有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并與中船動力、兆勝等行業龍頭共建有多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省級產教融合實踐基地,15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和30余個企業實訓基地,以支持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能源動力工程實訓中心”下設熱工基礎實驗室、動力裝置實驗室、人工環境實驗室、輪機工程實驗室、新能源實驗室和振動噪聲實驗室等6個實驗教學單位,現有儀器設備2000余臺套,固定資產總值約4000萬元。
學院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約1400人,碩、博研究生350余人。學院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近年來人才培養成效不斷提升。實施全員全程大學生導師制,近5年學生獲得包括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銀獎,“互聯網+”國賽銅獎,“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特等獎等國家級學科競賽獎項150余項,獲評江蘇省優秀畢業論文一等獎、二等獎、能動教指委百篇優秀論文等獎項近10項;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全校前2位(平均98%以上),考研升學率高達35%,位居學校前列。近三年來,研究生就業率100%,年博士升學率超過10%,位列學校前列;共有超過71名研究生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留學資格或歐盟獎學金,獲境外學位和國家留學基金委獎金總數和比例均位列學校首位。培養的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工程素養、創新能力和扎實肯干的工作作風,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學院辦公樓、實驗樓
三、人才需求專業
師資招聘學科(方向)/專業
部門 | 一級學科 (或主方向) | 學科方向 |
能動學院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能源動力、動力機械性能及排放控制、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能源系統控制與管理、制冷及低溫工程、燃料電池技術、低碳燃料動力技術、高效冷卻技術 |
輪機工程 | 輪機系統及設備性能分析優化、船舶動力系統自動化與智能控制、動力裝置減振降噪抗擊與水下噪聲、船舶輪機綜合節能與污染物控制、水下目標聲學特性 |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 暖通空調與人工環境 |
緊缺專業:動力工程(燃料電池、低碳燃料動力技術、高效冷卻技術方向)、水聲工程;
特別緊缺專業:輪機工程。
四、招聘范圍及應聘條件
(一)領軍人才
1.應聘條件
(1)頂尖領軍人才(A類):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望,對某一領域的發展作過重大貢獻的著名專家。
(2)杰出領軍人才(B類):在海內外享受較高的聲望,對某一領域的發展作過較大貢獻的知名專家。
(3)青年領軍人才(C類):有較好的海內外教育經歷,在某一領域有較深的造詣,顯著的科研成果。
(4)后備領軍人才(D類):有較好的海內外教育經歷,在某一領域有一定的學術成就。
2.具備領軍人才各層次相當水平的人員均可應聘,其中A類領軍人才年齡一般不超過65周歲,B類領軍人才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C類領軍人才年齡一般不超過45周歲,D類領軍人才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
(二)學科(學術)帶頭人
1.海外應聘人員
(1)博士畢業于海外知名高校(含知名研究機構)或國內博士畢業后有連續4年及以上海外教學(科研)工作經歷,并在海外擔任助理教授或相當層次職位2年及以上,引進時仍在海外或回國未滿1年。
(2)近五年內發表領域內高質量學術論文不少于6篇,或取得突出科技創新成果。
(3)年齡一般不超過45周歲,特別優秀人員年齡可適當放寬。
2.國內應聘人員
(1)國內應聘人員原工作單位一般應是知名高校(含知名研究機構)的教授博導或相當層次人員。
(2)近五年內主要業績成果(論文、項目或獲獎)達到國家博士學位授權點審核條件中學科帶頭人的條件,對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3)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周歲,具有博士學位。
(三)補充師資(正高/特優博士、副高/優秀博士、博士)
1.應聘人員
補充師資A類:具有博士學位的正高級職稱人員;或博士(博士后)畢業于國內知名高校,科研業績特別突出的人員;或博士畢業于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或國內知名高校獲得博士學位后,具有兩年及以上的海外知名高校博士后研究工作經歷(海外高校須為“世界排名前300強高校”),引進時仍在海外(或回國未滿1年),且科研業績突出的人員。
補充師資B類:具有博士學位的副高級職稱人員;或畢業于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博士后),且科研業績突出的人員。
補充師資C類:畢業于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博士后),且科研業績優秀的人員。
補充師資D類:畢業于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博士后),所學專業為我校特緊缺專業,學術成果達到學科及專業建設人才需求,并經學校研究確定的人員。
2.博士(博士后)年齡一般不超過32周歲,具有副高職稱(或博士后經歷)人員的年齡不超過35周歲,具有正高級職稱人員的年齡不超過45周歲。
3.補充師資科研業績要求對照學科專業標準執行。
(四)深藍(卓博)人才博士后、全職博士后
深藍(卓博)人才博士后、全職博士后的招聘、管理、待遇等參照學校博士后工作管理辦法等學校現有政策執行。
五、相關待遇
1.引進待遇
(1)購房補貼、科研啟動經費:領軍人才、學科(學術)帶頭人面議;補充師資按標準享受購房補貼和科研啟動經費。
(2)業績津貼:學科(學術)帶頭人按不低于正高四檔的標準發放業績津貼;海歸博士(后)按副高一檔發放業績津貼,國內博士后、博士副高按副高二檔發放業績津貼,標準保留三年(期滿后按實聘崗位聘任);國內博士按中級一檔發放業績津貼。
2.聘任方式應聘人員若符合江蘇省事業編制進編要求,學校均為其辦理事業編制。
3.學校重點人才培養計劃新入職博士,前兩年內若業績成果符合我校“深藍人才工程”培養條件,可直接申報相應人才層次培養對象。
4.過渡房安排優先安排入住教師公寓1年;若校內沒有房源時可提供租房補貼(學科/學術帶頭人1500元/月,補充師資1000元/月,資助期限1年);領軍人才過渡房安排面議。
六、應聘方式
應聘者將本人簡歷、獲獎證書等材料同時發送至學院招聘郵箱,請【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發送郵件主題格式為:姓名+應聘專業及崗位+畢業院校+博士/博士后/+現聘職稱。
聯系人:夏老師、孫老師
郵箱:ndxy@just.edu.cn
聯系電話:0511-84411906
學院官網:https://sepe.just.edu.cn
學校簡介:http://www.just.edu.cn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