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研究院參加高校人才網2022下半年博士暨中高級人才RPO線上面試會,歡迎海內外優秀人才報名參會,與徐工研究院現場交流。
徐工研究院參加高校人才網2022下半年博士暨中高級人才RPO線上面試會,歡迎海內外優秀人才報名參會,與徐工研究院現場交流。
1.參會場次
RPO線上面試會第四場(舉辦日期:2022年11月24日)
舉辦平臺:騰訊會議平臺
2.報名通道:點擊查看活動詳情,立即報名
本次招聘會針對參會人才免費,不收取參會人才任何費用。
3.活動咨詢
咨詢熱線:020-85611139
咨詢微信:15360009397(小波)
(添加微信請備注“姓名+學歷+專業+畢業院校+RPO面試會”,客服老師將邀請您加入相應的活動交流群)
4.入場方式
活動開始前我們將會通知您意向單位的面試房間號,屆時憑面試房間號入場與參會單位交流面試。
一、企業簡介
1989年3月徐工集團正式成立,徐州市機械局所屬的“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所”劃歸徐工集團,與徐州重型機械廠所屬的開發部及新品試制車間合并,成立新的研發機構,名稱仍為“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所”。2008年徐工集團和江蘇省共同投資擴大其規模和研究范圍,列入江蘇省科技基礎重大研發機構建設項目,“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正式掛牌。2012年,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整體搬遷至徐州經濟開發區馱藍山路26號新院址,標志著投資10億元的研發平臺提升擴建項目及研發能力提升投資項目正式啟用。2018年,研究院法人化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并投資成立了江蘇匯智高端工程機械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將研究院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節點。
二、發展歷程
2021-05月——研究院成為國家級標準委員會秘書處單位。5月25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公告,批準徐工研究院作為秘書處成立全國土方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分技術委員會,重點從標準體系建設、對接國際標準、提升標準化效能等方面,為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服務。
2020-07月——徐工研究院獲批首批“江蘇省重點領域工業設計研究院”,標志著徐工在工業設計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還預示著以江蘇省工程機械領域工業設計研究院為帶動引領的工程機械全產業鏈設計創新能力,即將進入高水平、高質量、整體性、系統化的發展階段。同時,也為沖擊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持續引領和帶動行業、地區設計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9-12月——聯合行業內重點企業、研究機構、行業組織等多家單位,共同搭建起創新聯盟發展平臺,形成主機需求為牽引的產業鏈協同創新模式,旨在促進工程機械產業升級發展,共創共享新時代制造業創新生態。
2018-01月——研究院法人化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并投資成立了江蘇匯智高端工程機械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將研究院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節點。
2015-12月——徐工工業設計中心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為江蘇高端工程機械邁向世界提供了設計創新支撐。
2015-01月——徐工實驗室獲得了行業首個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的認可。同年,獲批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全面引導行業的技術進步,促進徐工成為國際工程機械行業強有力的、獨樹一幟的競爭者和引領者。
2014-06月——2014年6月6日徐工巴西正式竣工投產,這是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國際化發展進程中的第一個全資生產基地,基地位于巴西米納斯州包索市。
2012-12月——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整體搬遷至徐州經濟開發區馱藍山路26號新院址,標志著投資10億元的研發平臺提升擴建項目及研發能力提升投資項目正式啟用。新址包括科研辦公樓,以及液壓、傳動、智能控制等八大實驗室,為技術研究提供了更加堅實有力的保障。2015年10月,以徐工研究院為主體單位的“徐工集團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國家科技部批準建設。
2012-07月——徐工集團歐洲有限公司在德國克雷菲爾德市奠基,占地1.64萬平方米,投資3600多萬歐元,是徐工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研發中心,也將成為徐工集團全球布局中最重要的研發和應用中心。
2011-08月——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對組織機構進行調整,具體設置為五大研究中心:產品研發中心、技術研究中心、實驗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研發管理中心。在完成機構調整的基礎上,開展中層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并全面開啟與二級公司的廣泛技術合作,開啟研究院工作新起點。
2008-12月——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試驗研究中心更名為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集團公司正式提出研究院“三大支撐”、“四大產出”的重要使命。
2006-01月——根據徐工集團技術創新體系整合方案,徐工科技研究院的試驗研究職能剝離,成立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試驗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徐工集團試驗中心)。徐工集團試驗中心成立后,主要專注于基礎零部件試驗和技術研究,開始打造建立在實驗技術之上的統一的徐工集團研發平臺。
2003-04月——徐工集團整合技術研究體系,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所與徐州工程機械廠研究所、徐州筑路機械廠研究所、徐州裝載機廠研究所整合成立徐工科技徐工研究院。同年7月,位于徐州經濟開發區馱藍山路1號的徐工集團總部辦公大樓落成,新組建的徐工科技研究院與徐工集團總部一同遷至新址辦公。
1989-03月——隨著徐州工程機械集團公司成立,徐州市機械局所屬的“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所”劃歸徐工集團,與徐州重型機械廠所屬的開發部及新品試制車間合并,成立新的研發機構,名稱仍為“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所”。主要任務是:研究、開發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培育新產業,開發新技術,進行主機和零部件試驗,協調公司科技情報和標準化工作,并承擔新產品中試生產。
三、崗位介紹
徐工研究院2023年招聘博士需求 | ||||||
序號 | 單位 | 類別 | 意向崗位 | 專業 | 學歷 | 主要工作內容/崗位職責 |
1 | 徐工研究院 | 控制科學與工程類 | 控制工程師 (無人操控) | 控制科學與工程、機電工程、機器人學、應用數學、工程力學 | 博士研究生 | 1、負責并參與臂架系統運動學和動力學數學建模 2、負責并參與臂架系統運動學和動力學模型仿真 3、負責并參與臂架系統運動學和動力學參數識別 4、負責并參與臂架系統運動學和動力學模型應用 |
2 | 徐工研究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 | 軟件工程師 (無人操控) | 軟件工程,計算機軟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1、負責并參與進行計算機軟件開發相關的前端開發、java后臺服務、軟件架構、數據庫設計和系統通訊等技術開發、設計及編碼; 2、負責并參與應用系統平臺設計、重構、優化,主導/參與技術難題攻關; 3、負責并參與系統需求分析、功能模塊詳細設計,完成系統業務功能實現、測試及維護工作; 4、負責并參與系統運維監控、性能調優。 |
3 | 徐工研究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類 | 控制工程師 (無人操控) | 運籌學、應用數學 | 博士研究生 | 1、負責并參與進行交通管理調度、路徑規劃等算法設計及開發; 2、負責并參與運用應用數學、運籌優化等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3、其他課題開展過程中與數值優化相關的算法研究 |
4 | 徐工研究院 | 力學類 | 仿真工程師(結構疲勞耐久性) | 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機械工程、機械設計等 | 博士研究生 | 1、承接結構所疲勞仿真經驗、負責結構疲勞耐久仿真的技術應用和技術擴展。 2、承擔協同仿真中心結構疲勞方向的仿真任務 3、完善結構疲勞仿真標準規范 4、建設結構疲勞仿真團隊 |
5 | 徐工研究院 | 機械工程類 | 仿真工程師(系統) | 機械設計、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等 | 博士研究生 | 1、負責復雜系統建模與仿真技術研究; 2、承擔機電液聯合仿真技術難題攻關; 3、機電液聯合仿真團隊能力培養; |
6 | 徐工研究院 | 機械工程類 | 仿真工程師(熱流固/電磁多物理場) | 機械設計、力學、數學等 | 博士研究生 | 1、負責熱流固/電磁多物理場仿真技術研究 2、負責仿真算法研究及集成應用; 3、承擔多物理場仿真任務 |
7 | 徐工研究院 | 材料類、化學類、物理化學類 | 先進制造技術工程師 (等離子加工、真空鍍膜等方向) | 機械類、材料成形相關專業 | 博士研究生 | 1、負責等離子加工、真空鍍膜等前沿制造技術配方及“三廢”后處理工藝研發; 2、負責等離子加工、真空鍍膜等前沿制造工藝研發; 3、參與前沿制造裝備設計、制造及現場調試,支撐產業化批量應用。 |
8 | 徐工研究院 | 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計算機類等 | 信息工程師 | 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智能制造工程等相關專業 | 博士研究生 | 1、負責數據庫設計、平臺建設與實施及應用; 2、負責基于業務的數據分析設計、算法設計與開發; 3、負責與關聯系統的數據交互設計、性能分析與設計; 4、負責數字化技術應用新方法、新技術研究; 5、協助開展企業數字化技術應用的設計。 |
9 | 徐工研究院 | 工業設計類 | 人機研究(人機交互與智能融合)工程師 | 人機與環境工程,人因工程,工業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根據要求策劃無人駕駛產品監控系統智能交互研究; 2、根據要求基于遠程駕駛技術,開展人機智能交互技術研究。 |
10 | 徐工研究院 | 機械工程類 | 表面工程師(疲勞強化方向) | 機械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負責噴丸工藝開發研究 2、負責噴丸表面性能檢測與評價技術研究 3、參與噴丸表面疲勞壽命預測與評估技術研究 |
11 | 徐工研究院 | 機械工程類 | 液壓工程師(液壓系統技術研究) | 機械電子、流體傳動與控制 | 博士研究生 | 1、電液系統控制技術研究; 2、精確控制技術研究; 3、核心零部件可靠性評估技術研究; 4、系統故障診斷技術研究; 5、輔助作業系統開發: 6、數字液壓系統研究。 |
12 | 徐工研究院 | 機械工程類 | 底盤工程師 | 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博士研究生 | 1、履帶行走系統研發; 2、履帶懸架系統研發 |
13 | 徐工研究院 | 機械類、環境類、能源類 | 低碳技術研發工程師(碳排放核算評價、溫室氣體檢測監測、綠色低碳設計等方向) | 機械類、環境類相關專業(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能源動力) | 博士研究生 | 1、主持工程機械企業及產品碳排放核算評價方法研究,及生命周期評價標準體系、系統平臺開發; 2、負責工程機械生產制造過程節能降耗、綠色低碳工藝評價及碳排放基礎數據庫開發; 3、主持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設計數據庫搭建,引領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設計。 |
14 | 徐工研究院 | 機械類、環境類、化學及物理類 | 低碳技術研發工程師(再制造、低碳材料及工藝、負碳技術與裝備等方向) | 機械類、環境類、化學物理相關專業(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能源動力、應用化學等) | 博士研究生 | 1、主持再制造及循環利用技術(含動力電池再制造)、低碳材料技術、凈零排放技術等綠色低碳技術研究及應用; 2、主持工程機械產業中CCUS負碳技術研究及應用驗證。 3、負責智慧能源管理技術研究及軟硬件系統開發,降低制造過程物耗、能耗及排放,指導低碳/零碳工廠建設。 |
15 | 徐工研究院 | 控制工程類 | 燃料電池電控工程師 | 控制科學與工程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 | 博士研究生 | 1、負責燃料電池系統控制策略設計 2、負責燃料電池系統控制軟件編寫 3、負責燃料電池系統各子系統控制策略設計 |
16 | 徐工研究院 | 材料工程類 | 燃料電池電堆開發工程師 | 控制科學與工程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 | 博士研究生 | 1、負責燃料電池電堆結構設計 2、負責長壽命燃料電池電堆機理分析 3、負責燃料電池電堆產品開發 |
17 | 徐工研究院 | 機械工程類、車輛工程類 | 整機實驗評價技術研究 | 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其自動化、車輛工程、測控技術、統計/運籌學 | 博士研究生 | 1、負責整機相關的試驗、實驗、認證、評價、驗證的系統化建設、新技術研究、新裝備研制、新標準研制和軟硬件平臺建設 2、負責整機實驗結果分析與應用技術研究 3、負責整機實驗團隊培養 |
18 | 徐工研究院 | 工學類 | 戰略工程師 | 機械設計,機械電子工程,機械制造及自動化 | 博士研究生 | 1、負責工程機械相關技術方向的戰略調研、需求分析;制定調研計劃和流程,編制調研報告、項目建議書等; 2、負責工程機械前沿技術的調研與預測,編寫重大技術戰略規劃,指導戰略團隊成員完成任務; 3、負責全新技術預研。 |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