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天官節、元夕等,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農歷正月是元月,古代稱夜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名為“元宵節”。元宵節最早起源于漢代,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
喜樂元宵
觀看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Y2MTkxOA==&mid=2654475770&idx=1&sn=7b82ea567d74cb7238153145946a390a&chksm=85003549ee5e582a6244c61f37a3a7bbc1c5afed59d3c0a590455fa28d53daeeecb12eb61673&scene=126&sessionid=1708856858#rd
今天是2024年2月24日
甲辰年正月十五
元宵節
元宵節知多少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天官節、元夕等,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農歷正月是元月,古代稱夜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名為“元宵節”。元宵節最早起源于漢代,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顒?,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2008年6月,元宵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節日習俗
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由來已久。
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商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雖然兩種做法和口感有所不同,但皆取團圓美滿之寓意,象征全家人團圓幸福,年年歡聚。
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習俗活動的一項最重要的內容,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后,歷代元宵節鬧花燈之風盛行,一直延傳于后世至今。元宵節又稱為“燈節”,古代官府和民間均懸掛各種形狀、制作精美的彩燈,尤其是沿街民居和商鋪所掛花燈更是爭奇斗勝、流光溢彩,引來眾多游人駐足觀看。
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回應的人眾多,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走百病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
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節日詩詞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佳節
愿在外奔波的你有人掛念;
愿合家團圓的你心暖情濃;
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天寒地凍不會長久,春風正在來的路上!
來源: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王筱
審核:范文 許南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