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查內容上,歷史試題緊扣新課標與新教材,創設新情境,注重核心素養考查。
6月10日恰逢端午節。當天,在北京2024年高考歷史科目考試中,從古至今的“端午故事”也是素材之一。來自北京教育考試院的專家和多位基教研專家在點評歷史試卷時表示,今年試卷風格、結構、題型保持穩定。同時試題引用的素材豐富、鮮活,貼近時代;試題的設問平和,注重考查角度的靈活性和開放性,穩步引領和推進北京市中學歷史教學改革。
專家表示,試題中融入了大量的傳統文化元素,如文化典籍、傳統節日、歷史人物等。“這不僅考查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元素,引導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對現代社會的深遠影響。”專家舉例,第1題以傳統玉文化引入儒家仁智義禮等修身明德的追求。第2題體現了西漢在吏治和選官方面注重優撫老弱、廉潔尚賢的品質。第4題從《永樂大典》入手,通過明王朝盛世修書,探尋出時代進步與文化發展之間的關聯。
考試當天正值端午節,第20題提供了端午節從古代形成到當代“申遺”的材料,以古今端午節的演變為題,引導考生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及特點,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考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本題情境的創設有助于考生更深刻地認識到,以端午節為代表的從未中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維系著統一多民族的大家庭,對當代中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考查內容上,歷史試題緊扣新課標與新教材,創設新情境,注重核心素養考查。一方面,試題突出主干知識,把課堂表現考出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為教學主干內容,其中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具有代表性,第18題就創設新情境,考查考生對印度爭取民族獨立過程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歷史試題注重利用新情境,多層次地考查考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比如,第1、15、20題集中體現了對唯物史觀的考查,引導考生思考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方法;第17、18題考查了考生時空觀念素養。
此外,歷史試卷還多角度地創設多種新情境,注重從不同角度設計問題。
比如,第18題要求學生就英印關系的變化“選擇兩個不同標準,完成兩種階段劃分方案,并分別說明理由”。第20題以“端午故事”為主題,要求學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闡釋端午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及特點”,考生既可以結合所學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的本土性、包容性、傳承性、凝聚性等角度闡釋,也可以結合材料中相關信息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體現的多樣性、愛國性和連續性等角度闡釋,這樣的試題設問多元、開放,給考生答題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