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的中心花園,噴泉為一場特殊對話而暫停。2025年7月1日,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七大學院主要負責人罕見齊聚,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品牌直播欄目“老徐話高招”主持人徐玉芹的采訪,直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徐玉芹
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的中心花園,噴泉為一場特殊對話而暫停。2025年7月1日,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七大學院主要負責人罕見齊聚,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品牌直播欄目“老徐話高招”主持人徐玉芹的采訪,直面醫學教育的時代命題——當DeepSeek等AI技術如潮水般涌來,這所擁有百年歷史的醫學殿堂如何化挑戰為助力。
歷史悠久、生生不息、人才輩出
歷史悠久、生生不息、人才輩出,這是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黨工委副書記趙福昌用來概括齊魯醫學院的三個關鍵詞。他說,齊魯醫學院最早發源于1864年成立的登州文會館,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歷代齊魯醫學人都懷揣家國情懷,為國家醫藥衛生健康事業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到目前為止,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已經培養了6萬多名醫學生,有的成為治國棟梁,有的成為社會翹楚,更多的在醫療衛生事業中成為骨干,成為醫學界的名家圣手。
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所屬學院一共有7個: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第二臨床學院、護理與康復學院。趙福昌同時兼任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黨委書記。在他心目中,公共衛生是健康中國的壓艙石、醫防融合的主力軍、人工智能的指揮官。
口腔醫學院既有專業的精度,又有創新的銳度,同時有人文的溫度。口腔醫學院黨委書記張青介紹道,山東大學口腔醫學院是口腔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口腔醫學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及口腔醫學博士后流動站,是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重點支撐學科,國內首家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的口腔醫學院校,也是首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山東省專業特色學院。“我們努力使每顆牙齒都承載人文關懷的溫度。”
基礎醫學院是整個齊魯醫學最大的學院,前身是山東醫學院,融合了深厚的西醫精髓、中醫傳統,以及紅色基因。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劉尚明解釋道。
在山東大學藥學院常務副院長方浩心目中,藥學既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又是高科技的集大成者,同時也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者。他說,藥學是一個集醫學、化學、生物、工、學各個學科于一體的最高水平代表之一。
護理與康復學院副院長陳歐用了“引領”“創新”“關懷”來介紹學院。她說,山東大學是中國高等護理教育的起源地之一,護理教育起源于1914年的共和醫道學堂,距今已經有111年的歷史。同時是全國首批護理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QS學科排名在全球前200,軟科世界排名全球前100、全國排名穩居前8。學院以護理學科為中心,充分與其他學科融合,目標是培養引領未來的臨床護理專家以及護理科學家。
AI不能替代醫生,而是成為醫生的助手
“人工智能不是替代醫生,而是醫生的一個幫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第一臨床學院)副院長劉新宇的觀點引發全場共鳴。
劉新宇說,齊魯醫院已經發布過很多AI模式。“現在齊魯醫院在醫學臨床上已經用得很多了,包括影像智能診斷、病理切片、智能診斷、心電圖,都可以自動讀出來。”他話鋒一轉說,但是,人工智能只能是醫生的一個幫手,把醫生從繁重、重復性的勞動中拉出來去做決定性工作,“比如說心電圖出來,它告訴醫生有問題或者沒問題,但最后還是需要醫生來做判斷。”他還提及某個醫院因完全依賴AI診斷而導致誤診的案例,以此證明情感判斷與觸覺反饋仍是AI難以逾越的鴻溝。
他還回應了有人在網上用AI開藥方的做法。“這種做法完全不對,因為AI沒法查體。”劉新宇說,“這個病人說我只是腰疼,但腰疼是有很多原因的,可是椎間盤突出,也可能是血管疾病,也可能腎臟疾病,也可能是帕金森,也有可能是精神類疾病,你用AI來診斷,然后用它來治病,肯定治不好,所以它替代不了醫生。”
劉新宇說,他在上節目的前一天問Deepseek“人工智能代替這個醫生嗎?”“它的回答是,不能替代,只能共存。所以說,AI最終是幫助醫生來為病人服務的。”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是山東大學第一臨床學院,近年來,齊魯醫院一直以醫療問題為導向,通過人工智能包括醫工交叉方向做了許多工作,包括零磁醫學。最近一年時間,齊魯醫院發布了許多AI大模型,包括人工智能診斷、人工智能急救、心臟病急救預警等等,在創新方面做了許多工作。
山大二院承擔著山東大學5年制臨床醫學,以及所有本科臨床階段學生的實習、見習任務。山大二院黨委副書記李泉也表示,人工智能的確已經在醫療服務、醫學教育教學和醫學科研領域等領域發揮作用,與醫生一起創造著新的發展方向和新的服務業態。不過,他也表示,現在的人工智能雖然不可能完全取代醫生的角色,但是它在相當大程度上可以為醫生提供更好、更高、更快更有效率的醫學服務。
人工智能正在全面賦能醫學教育與科研
趙福昌表示,山大齊魯醫學院應該是人工智能應用的先行者。作為公共衛生學院黨委書記,他介紹了學院的“生物醫藥數據科學”專業——這個2021年創立、軟科排名全國第一的新專業,正培養“健康中國AI指揮官”。該專業學生大三即進入疾控AI預警系統開發,其設計的傳染病預測模型在去年流感季達到92%準確率。
劉新宇肯定了AI在醫學教學中所發揮的助力作用。“醫學生在訓練的時候需要一個標準化病人,真人可能會受心情影響,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但標準化病人不會。”他表示,在標準化流程操作上,人工智能可以24小時幫你學習,對教學是很有幫助的。
圍繞著醫學生的人工智能學習,山大二院也提供了優質教育教學平臺,“我們成立了跨學科跨學院的 AI學習聯盟和同學組織”。山大二院黨委副書記李泉表示,“從基礎醫學階段,我們的醫學生就可以和工科生、理科生一起,近距離體會人工智能在醫學教育醫學發展中的作用,沉浸式學習與AI共同成長。
除第一、第二臨床醫院,在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各個學院,AI已經全面賦能醫學教學過程。
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劉尚明介紹說,AI賦能的“數字人”解剖系統正在重構傳統教學。通過集成3萬+臨床切片數據,這套獲國家教學成果獎的系統實現“教、學、練、考、管”全流程智慧化。“新生入學就將學習《AI醫學導論》”,劉尚明透露新培養方案已增設人工智能必修模塊。
除教學外,人工智能還在全面賦能科研。
藥學院副院長方浩表示,“AI將新藥研發周期壓縮30%”。他以新冠治療藥物為例解釋道,“過去需要8年的臨床評價,借助AI算法之后,8個月就完成了”。他透露,學院與齊魯醫院聯合申報的AI新藥評價項目,剛剛獲得了國家發改委1.2億元資助。
口腔醫學院黨委書記張青表示,AI將口腔癌早期診斷率從不足30%提升至92%。但他話鋒一轉,某AI系統將健康牙誤判為齲齒,“這印證了全球牙醫共識:AI永遠不能替代牙醫,但善用AI的牙醫必定淘汰不用AI的同行。”
護理與康復學院副院長陳歐則表示,學生正指導AI助手優化健康教育方案,“把專業術語轉化為老人能聽懂的語言,是技術無法替代的人文關懷。”
這里有未來醫生的“智能武器庫”
訪談環節結束后,在山大齊魯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馬春紅的引領下,記者走進臨床技能中心,一幅關于未來醫學教育的圖景徐徐展開:
在手術機器人實訓區,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構成國內高校唯一的真機教學平臺,通過5G網絡可模擬跨洋手術;在VR虛擬醫院,戴上頭盔即可進入數字孿生急診室,系統實時評估施救方案;在智能ICU教學單元,模擬人根據編程呈現200+種病理狀態,學生操作即時生成AI評分報告;在腔鏡模擬機前,記者嘗試將微小圓環套入鋼柱,屢次失敗后感慨:“這才理解為什么醫學生要練蛋殼雕花”。
當AI遇見百年齊魯醫學,這里既有老舍筆下的“非正式公園”之美,更有人工智能時代醫生的成長密碼。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