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浩宇做客新華網2025高考情報局,為廣大考生和家長介紹學校2025年招生政策與教學特色等情況。
Q1.請您簡要介紹北京理工大學的基本情況和辦學特色。
北京理工大學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不斷增強核心驅動力,提升新質生產力,將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延安根正、軍工魂紅、領軍人強”是近年來北理工蓬勃發展、廣大師生求實奮進的真實寫照,具體體現在:
01底蘊深厚 延安根正
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是1940年誕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學院,學校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開展自然科學教學與研究的專門機構。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學校1949年隨黨中央遷入北京,1988年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是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大學,全國第十所進入“985工程”,首批進入“211工程”“雙一流”建設高校,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
02為國鑄劍 軍工魂紅
作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學校始終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銳意進取,曾創造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學校始終發揚精益求精的軍工精神,軍民融合發展,在“國家大事”中書寫著精彩的強國答卷,為科技創新、國家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
03躍升發展 領軍人強
近年來,學校正處于歷史發展最好時期,各項辦學指標非線性型躍升。
在學科方面,學校“工程學”進入ESI全球前萬分之一。“十三五”以來,學校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穩居國內前列,牽頭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27項。在《科學》《自然》等國際頂級期刊連續發表高水平原創性成果,學校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力跨越提升。
在師資方面,“十三五”以來,學校院士增選不斷線,新增選兩院院士8位,匯聚各類高層次人才600余人,連續4年年度新增國家級人才超過100人,其中自主培育占半數以上。高層次人才占比達25%,一流師資量質齊升,高端人才薈萃。
在對外合作發展方面,學校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珠海校區高質量建設發展,在以上區域均設有校區或者研究院。今年2月,“北京理工大學附屬醫院”在珠海揭幕,標志著校地合作邁入醫工交叉融合新階段。
Q2.今年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最新舉措?
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致力于培養具有“延安根、軍工魂、領軍人”品格的領軍領導人才,今年新增多項拔尖人才培養項目。
01建立“卓越班” 本博貫通培養7年畢業
“卓越班”的學生在大二時可任選全校專業,并在院士團隊導師指導下進入科研團隊開展研究,大三起進行本博轉段學習,前3年完成本科學業,后4年進入博士階段學習,7年可取得博士學位。學校黨委書記張軍院士、校長姜瀾院士親自領銜建立2個卓越班方向,分別為“空天信息卓越班”“激光智能制造卓越班”。(學生也可自主選擇其他方向)
空天信息卓越班:打造天空地協同探測人才培養專班,面向空天、海洋等領域,培養面向探測方向的雙領人才。實行跨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培養,學生在本科階段就可進入“天基智能信息處理”“臨近空間環境特性及效應”“空地一體新航行系統技術”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開展學習科研工作。實行全國際化教育,依托留學基金委等機構專項,在國際重點區域推進,實現跨校學習經歷、高水平競賽參與度和高水平海外交流100%全覆蓋。
激光智能制造卓越班:打造激光制造人才培養專班,培養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與卓越創新精神的未來高端制造產業雙領人才。實行跨校聯合培養,學生在本科階段就可進入清華、北大等5所學校開展學習科研工作,共享7個A+學科、6個國家級實驗平臺、6個國家級教學實驗中心,做到“課程共享、學分共認、平臺共用、學生共導”。實行實戰化培養,以科研項目和工程項目為牽引,推動“科研成果進教材、科研裝置進實驗、科研案例進實踐”,實現科研教學一體化,全面提升學生動手及創新能力。
學校通過“四融四柔”的舉措來實現學生全維適配化和深度定制化發展。具體來說,是學科專業融合、書院學院融合、多地校區融合、國內國外融合和柔性學制、柔性課程、柔性學分和柔性培養。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允許探索試錯,為學生創新探索解除枷鎖。
此外,針對“卓越班”,學校正與香港大學探索本研貫通聯合人才培養項目,請及時關注學校最新招生資訊。
02建立“智能班”與“領軍班”
今年學校還將在徐特立學院增設兩個特色班,分別為“智能班”和“領軍班”。
(1)建立“智能班”,培養人工智能領域拔尖創新人才
學校是首批國家人工智能學院共建單位、首批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平臺、首批自主智能機器人協同育人基地、首批人工智能本科專業、人工智能(F06)唯一基礎科學中心等,依托12個全國首批平臺,學校高標準建設人工智能學院,對“智能班”實行本碩博貫通培養。
北理工人工智能學院設置人工智能理論基礎、類腦智能、群體智能、智能安全與反智、智能技術及應用五個學科方向;更側重以學科交叉筑基?,依托兵器、控制等A+學科群,將人工智能理論學習與海洋科技、空天信息等專業應用場景深度耦合,學生可在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實驗平臺中開展實踐訓練;?更強調以產教貫通賦能,依托學校與華為、百度等十家企業共建的10個聯合實驗室,和人工智能+芯片、+大數據、+大模型、+系統的4個實訓平臺,用“理論授課、場景拆解、工程反哺”的方式進行迭代賦能,為國家AI領域發展培養人工智能與多學科交叉的拔尖創新人才。
(2)建立“領軍班”, 鍛造戰略科技領軍者和卓越工程師
學校是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建設單位,招生規模獲批數量居全國前列。“領軍班”采用本研貫通的培養模式,最大亮點就是校企深度融合,學校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信集團等25家大型集團企業開展聯合培養。班級依托校企合作項目,通過校企導師協同育人,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貫穿于學習、實踐全過程。學生在研究生就讀期間,就可以進入國內大型集團、頂級研究院所開展工作,同時獲得專項資助,最高可達每月1萬5千元,畢業后優先入職工作。
03新增“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
北京理工大學是全國首批增設“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6所高校之一,獲批招生人數100人,重點培養面向低空經濟發展戰略需求的拔尖人才。
本科招生方面,“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在“宇航與機電類”大類招生,設“低空技術班”,該班保研率為50%。該專業聚焦于低空飛行器設計研發和低空交通空管等技術領域。
該班師資團隊強大,由張軍、胡海巖等7名兩院院士領銜,以國家級人才為骨干,行業專家為輔助支撐;構建“學校-書院-學院-國家級科教平臺-企業”多方協同的培養機制,重點依托中國-阿聯酋智能無人系統“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陸空基信息感知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教平臺,為本專業人才培養提供豐富科教資源保障;與低空技術相關的航空航天等國家科研機構以及龍頭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實習實踐機會。
04實行全員AI教育
為適應新時代社會需求,由學校張軍書記牽頭建設人工智能通識必修課程學校為全體在校生開展人工智能教育,以期促進學校全體學生的人工智能素質的提升,引領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的發展。
通過大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面向理工管文不同學科的分層次、分模塊的人工智能通識課,并融入智能化教育模式,建設24小時數字助教老師,服務學生個性化學習。 面向大二學生開設人工智能輔修專業、面向“法學-人工智能、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部分專業開設人工智能雙學位項目等三種形式,使學生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自身專業領域的知識相結合,成長為懂得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其他領域的復合型人才,為未來職業發展建立競爭優勢。
在所有專業開展AI+專業的專業升級,各專業設人工智能融合課程,將各學科領域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運用方法融入本科教學。
Q3.學校今年招生政策如何?
北京理工大學一直堅持以考生為本,被學校提檔的全國各省份普通批次理科考生,若填滿專業志愿且不重復,體檢符合國家要求,我校承諾不退檔、不調劑,在大類分流時實行學院任選。學校對考生設各類優惠政策,具體招生政策可聯系當地招生組老師咨詢。
Q4.學校今年在招生計劃上有哪些變化?
北京理工大學今年將繼續擴招100人,新增計劃將投入到前面提到的人工智能、低空技術等國家重點戰略領域招生上。
今年還有兩個變化:
強基計劃有3個新增專業:機器人工程(數學智能科學方向)、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物理電子科學方向)、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具體請關注即將發布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北理鮑曼聯合學院今年將首次在珠海校區進行培養。
Q5.學校就業情況如何?
畢業生競爭優勢明顯,職業生涯發展前景廣闊,用人單位滿意度超98%。畢業生以北上廣深等城市就業為主,超70%畢業生到國家重點建設行業、重點部門、重點單位和世界500強企業就業。
本科生畢業深造率達72%,保研率位居全國前列。2024年,34%畢業生去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科研機構工作,另30%畢業生到華為、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和制造業企業工作,21%就業于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高校等教育行業。
來源:北京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